| 
           
          研究生: 
          吳莉雯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 
          
          學年度: 89 
          
          [摘要] 
          
          
          本研究收集了台灣四縣客語的量詞系統,分析客語量詞系統的種類、用法及語意,歸納出客語量詞的範疇分類及認知原則,並比較客語與閩南語量詞認知基礎之異同。
           
          
          本研究以認知的角度,先區別分類詞 
          (classifiers)與其他量詞 
          (measure words)的不同,並說明唯有分類詞才有分類功能的量詞。我們將分類詞依分類功能的程度分為最典型的分類詞「個體量詞」以及次典型的「部份量詞」和再其次的「群體量詞」,其中個體量詞與群體量詞又再細分為不同的分類類型以做更詳盡的探討。個體量詞分為﹕以人為分類標準的個體量詞、以動物為分類標準的個體量詞、以形狀為分類標準的個體量詞、以物體的顯著部位為依據的個體量詞及其他個體量詞。群體量詞則分為﹕群體中與個體的安排方式有關的群體量詞、以人所形成的群體專屬的群體量詞、以動物所形成的群體專屬的群體量詞及其他群體量詞。我們將採用原型理論(prototype 
          theory)、文化經驗觀(experiential 
          view),描述客語量詞和名詞搭配使用並盡量找出台灣北客與南客在量詞使用上的差異。
           
          
          
          就分類觀點而言,我們可清楚的看到分類詞的範疇化不是完全任意武斷的,而是依其語意原則,做適當的劃類,反應出人類對詞類範疇化的程度,而有些量詞和名詞的搭配會讓人覺得是武斷的,此因本來範疇化的動機已遺失只留下固化後約定成俗的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