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客家謠諺與風教互動之研究

研究生: 張慧玲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學年度: 90

[摘要]

民間文化博大精深,以口傳心記方式傳遞社會生活經驗,是中華民族存在的基礎。民間文化從世俗義理出發,表達民間思想的經驗和智慧,也是社會群體遵循的公道法則。戰後國民政府主政的近五十年間,東西方從以往研究經典文學的「中國學」轉向民間社會文化。在中國民間文學的寶庫中,客家謠諺繼承了漢民族使用簡鍊、深刻而引人深思的語言,是客家族群奮鬥的生活記錄,以「客家謠諺」做為研究方向的學術論文日益增多。

  社會過程是人類社會文化或團體生活連續性的或交互作用的動態關係。縱的指社會變遷,橫的稱為社會互動。社會變遷是由各種社會互動造成的,上層和下層社會,菁英和民間文化之間,都存在著互動關係。台灣客家謠諺在社會制度、政治型態、文化結構等因素的變遷中,相互交流與融合,產生了一些新的文學,新的社會生態,這種客家歌謠與社會之互動關係,即是本文所要探討的方向。

  在關懷鄉土文化的聲浪中,隨著學界強調本土文化研究的趨勢,有關客家鄉土語言的研究開始發展。論文的研究方向,由客家歌謠的流傳現況,觀察近五十年台灣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族群、民生、風俗等人文社會風貌,再從客家社會型態及文化發展現象,探討謠諺與風教互動形成的因素、特質、影響及價值意義。本篇從相關的學術論著作為研究基礎,再對有關「謠諺與風教之互動」部分做系統化的分析與探討。研究範圍以近五十年流傳「台灣」地區之客家謠諺為主,以桃竹苗、中部、高屏、花東等客家族群聚集區之謠諺為研究內容,將相關的社會互動列入討論題綱,並以風教為主題,在教育方面作鄉土教學與統整課程之探討。預期能在相關論述中得到佐證,俾便於客家文學研究能更上一層,對客家文化盡一份心力,更期待從文獻探討中找出「客家文化」的新生契機。

 

 

 

~~有關論文之全文內容可至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查詢或下載~~

 
 

六堆客家鄉土文化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