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福佬與客家民歌研究

研究生: 謝長生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學年度: 90

[摘要]

  時間過得很快,三年已屆,此本論文,終於出爐。研究所就學期間,由衷感謝,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何主任淑貞、江主任聰平前後二位主任及所裡各位師長,在進德修業上的指導,也感謝指導老師汪志勇教授大力的指正,心中著實萬分感激。

  近幾年來,政府提倡鄉土教育,中小學重視鄉土教學在國中的國文課本每冊都有鄉土語言教材之呈現,例如:不驚田水冷霜霜等。

  筆者也拜讀過恩師方俊吉教授之大作「從鄉土語言教學,有關閩南語問題初探」,受了啟示,筆者在本論文之歌謠中,也搜集了不少的鄉土語言之歌語。筆者才疏學淺做這樣的嘗試,也許有很多缺失,請師長不吝指教。

  本論文共分為十三章,內容大綱如下:

第一章        緒論

分研究動機及研究步驟與方法兩節,說明命頭原由及研究過程

第二章 民歌的名稱定義及其特徵

本章分三節,第一節介紹從古時到現在曾經使用過的名稱。第二節介紹民歌的定義,列舉學者專家的解釋;因各人的觀察重點不同,雖有個別的差異;但仍然讓人了解民歌的內涵。第三節介紹民歌的特徵從民族性言、鄉土性言、民間性言、集體性言、文化性言、情韻性言、社會功能性言、曲調性言。民歌是一國音樂之根,也是反映時代社會背景之心聲。 民歌是人民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的集體參與和創作,流行於民間,以最自然的言詞和聲調,唱出生活感受的歌曲。簡樸平易,描寫日常生活男女愛情之詞,民歌是生活之反映,也是生活之寫照,是民族整體思想的表現和情感工具,也是一個民族的特性。

第三章 民歌的起源和特徵

本章分二節,第一節介紹民歌的產生。(台灣民歌產生,一部傳承大陸家鄉既有的,一部分是居民本能加上特殊環境的刺激。第二節〈民歌的發展〉分為先秦時期兩漢時期、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民國以後等七個時期敘述。

第四章 民歌的社會性

本章分六節:第一節介紹民歌和民間習俗之關係。第二節介紹民歌和民間生活的關係。第三節介紹民歌和宗教信仰的關係。第四節介紹民歌和民間社會的關係。第五節介紹民歌和環境的關係。第六節介紹民歌和語言的關係。

第五章 民歌的功能

本章分三節;第一節寫民歌的教育性─發揮寓教於樂之效果;分別從歷史教育、修身教育、文字教育、數字教育等來敘述。第二節民歌的文學性─以直喻和隱喻說明。直喻─是最簡單之譬喻。隱喻─範圍較廣,有一字一詞或整篇都是隱喻。而歌詞內容在章句字詞運用上有連屬、順溜、襯字、疊字、雙關諧聲者等。  第三節民歌的娛樂性─童謠是兒童之遊戲歌。茲就抉擇歌、動作歌、問答歌、繞口令四種敘述。

第六章 民歌和戲曲、詩詞、流行歌曲、藝術歌曲之關係

本章分三節,第一節介紹民歌和流行歌曲之異同性,民歌基本上其意義與流行歌曲不同,二者距離雖近,但無法合流。第二節介紹民歌和藝術歌曲之關係,藝術歌曲之詞曲均相當講究意境;藝術歌曲也有承繼民歌血液,二者間可以產生水乳交融和諧關係。第三節介紹民歌和戲曲詩詞之關係。

第七章        民歌的分類

本章分二節 第一節〈概說〉 民歌是自然的流露,也是情感表現。因學者專家個人見解之不同,各國國情不同,族性不同,各國之尺度不同,故有不同分類。第二節〈各類簡述〉 分為愛情類、敘述類、工作類、祭祀類、童謠類、趣味類。台灣福佬民歌分為上中下三篇

第八章 台灣福佬民歌(上)

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概說〉台灣民歌有自然民歌(原始民歌)和創作民歌。如依語系不同來分,可分為福佬民歌、客家民歌和原住民歌。 第二節〈台灣福佬民歌的來源〉 台灣民歌起源要歸溯大陸詞調及台灣居民在此特殊環境的刺激下而發展茁壯者。茲依承襲大陸詞調和知識份子模仿創作二方面敘述。 第三節〈台灣民歌的價值〉 民歌的價值,分為人民的精神食糧,有寓教於樂的功能,激發愛鄉、愛社會、愛國家、愛民族之精神,台灣民歌是中華古文化之資產,民歌是音樂藝術的根源等五方面敘述。 第四節〈台灣民歌發展的歷程及精神〉分別從(一)肇基時期,特色─樂觀進取(二)日本統治時期。特色─異族欺凌,唱哀傷調(三)抗戰時期。特色─政治高壓、歌聲暗然(四)光復初期。特色─熱鬧繽紛景象(五)沈寂時期。特色─台灣民歌式微(六)新紀元時期。特色─多元化新風貌。

第九章 台灣福佬民歌(中)

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介紹台灣光復前早期民歌之意義。第二節台灣福佬民歌的特質。分別從政治性、商業性、教育性、娛樂性、抒情性等五方面來介紹。  第三節〈台灣福佬民歌的分類〉 從依地區分類和依歌詞內容分類兩種。第四節〈台灣福佬民歌的句式〉分為二言句式、三言句式、四言句式、五言句式、六言句式、七言句式和七言以上句式等七種。 第五節〈台灣福佬民歌中字詞之運用〉分別就句子中之連屬、順溜、疊字諧聲來探討其運用之方法。

第十章 台灣福佬民歌(下)

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介紹台灣民歌的押韻形式;台灣民歌的押韻。有逐句押韻,一韻到底;第一句不押韻,第二句不押韻;第三句不押韻;二句換韻;隔句押韻;同字押韻,頭韻的使用以及發讀音以叶韻;入聲字的通押、合口音和不合口音之通押;鼻化音和非鼻化音通押使用罩句之寬容等諸種情形。 第二節〈未譜曲之福佬民歌〉(唸謠) 分為謠(兒歌)儀式歌謠、節令歌謠、一般歌謠等四方面敘述。 第三節〈台灣福佬民歌的演唱方式〉 有獨唱法、對唱法、齊唱法、合唱法、朗誦式唱法、領唱法。 第四節〈人物篇〉 列舉台灣民歌之作者,有鄧雨賢、李臨秋等十四位作介紹

第十一章 台灣客家民歌(上)

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介紹台灣客族的淵源,客家族是中國漢民族的一支主流,也是黃帝後裔第二節介紹台灣客族的遷徙,分為六個時期,客客人由中原地區,經歷代的戰亂逐漸往南遷徙。第三節介紹台灣客家民歌的產生,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其產生的理論,有勞動節奏說,情感抒發說。異性吸引說,高聲談話說,語言說等。第四節介紹客家民歌的特色,包括民歌的特色、客家童謠之特質以及九腔十八調之意涵。

第十二章 台灣客家民歌(下)

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台灣客家民歌的分類,分別從依曲調,依歌詞內容和依地區三者做分類,而依地區的劃分,則有北部客家民歌和南部客家民歌二地區。   第二節客家民歌的形成,分別從歌詞的體裁,歌詞的即興創作,歌詞的形式和客家民歌的襯字等方面做介紹。第三節客家民歌的演唱要領和方法演唱的要領如能適切的把握,就能唱出有美妙韻味,情意表達更能傳神,而演唱的方法則有獨唱法、對唱法、齊唱法、二重唱法、合唱法、朗誦式唱法、領唱法等。 第四節客家民歌的解說,將常見的客家民歌等二十一首,將其來源、背景、意義、內容做一說明,使讀者對客家民歌有更深的了解。 第五節常見的山歌歌詞,將常見的客家山歌歌詞,分十九類列舉出來。

第十三章 結 論

民歌是人民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的集體參與和創作,流行於民間,以最自然的言詞和聲調,唱出生活感受的歌曲。簡樸平易,民歌是生活之反映,也是生活之寫照,是民族整體思想的表現工具,也是一個民族的特性的反映。

民歌和語言是人類文化的產物,是發抒內心情感和理想的媒介工具。亦即民歌是人民日常生活所反映的歌聲,此歌聲發自內心,唱出了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出群眾的願望和思想及民族特有的感情。

(一)特質

民歌的特質是歌詞通俗而真摯,曲調優美而樸質、節奏明朗而生動,結構簡短而自然,使人聽了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歌謠具深刻思想內容,反映社會的光明面及純正價值觀。

(二)精神

民歌能夠表現出一個國家民族命運和遭遇,甚至藉著民謠,可加強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其功效無可限量台灣民歌,充分表現出先民的奮鬥、進取、樂觀開朗的精神。

(三)題材

在台灣各地流傳的民歌,包羅萬象,例如: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道德教化、農耕漁牧、家庭倫理、男女情愛……等,都是民歌題材,內容非常豐富。

(四)是可貴的文化資產

民歌是人民的心靈寄託──由一個民族的民歌,可以了解該民族文化內涵,及該民族的心聲。

民歌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尤其質樸優美的台灣民歌,是時代背景的影子,反映出台灣人開拓生活天地的奮鬥史,它潛藏著豐富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它是民俗文學之瑰寶,保存民間文化的精華。台灣永恆的文化資產。台灣民歌其詞意貼切,旋律又優美動人,人人應予維護並加以發揚,我們應保持先民所傳下來良好的藝術文化,多從事思維和創造活動,使民間的藝術創造力重現生機;並珍惜傳統的藝術文化。

(五)永存感恩的心

對台灣民歌的了解,從祖先的拓荒墾殖披荊斬棘的足跡和聲音中,對於祖先拓殖這美麗的寶島所付出心血和努力,永存感恩的心,進而效法祖先質樸堅毅的氣質和樂觀進取的精神,延續台灣民歌的新生命,開拓台灣福佬客家民歌美好的未來。

 

 

 

~~有關論文之全文內容可至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查詢或下載~~

 
 

六堆客家鄉土文化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