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反水庫」運動對抗雙方博奕策略之分析

研究生: 羅詩城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中國文化大學

學年度: 89

[摘要]

台灣社會於一九八七年解嚴後頓時解放,這一段時期,人民長期以來對社會的不滿,在政治環境丕變後,人民紛紛藉由各種管道釋放聲音表達,形成社會運動。在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O年之間出現的社會運動在文獻記載中即達二十項在這些社會運動中,由於議題的消失,絕大多數的運動漸趨沉寂,目前碩果僅存的僅剩一九八八年形成以單一議題為主的「反核」運動,及自一九九二年延燒至今,以小鎮之姿力抗國家巨獸的「美濃反水庫運動」。在這波運動浪潮中,人民試圖藉由各種方式去表達聲音,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藉由大眾傳媒的力量。大眾媒體在形塑態度、傳輸知識,甚至激發行動方面,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社會的互動過程中可以發現,許多利益團體為了尋求社會大眾的支持,必須妥善規劃自身組織與媒體之間的資訊交換,利用組織本身的資源與公共關係技巧,藉助大眾傳播媒介以宣揚自己的主張、訴求。

美濃水庫計畫屬行政院推動之十二項計畫範圍,於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由行政院核定實施,預定於二oo七年前完成興建。而美濃當地人士基於法制結構、文化背景、環境保護、水庫安全、水庫效益、國際趨勢及其他替代方案等理由反對水庫興建。反水庫人士第一次透過大規模(全鎮性)的活動來傳達反水庫的理念是八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舉辦繞行全鎮的車隊遊行,而為更有效率凝聚地方共識,並於八十三年四月十日組成「愛鄉協進會」。隨後於八十二年四月至八十五年數度抗爭成功爭取預算刪除,且八十五年度後經濟部即不再編列預算,直至八十七年行政院長蕭萬長支持興建水庫,於八十九年度預算在國民黨團動員下通過。然總統大選結束後,隨著反對興建美濃水庫的陳水扁當選總統,這場反水庫戰役暫告一段落。

本論文研究以博奕理論作為理論架構,將反水庫團體與水資源局相互對抗過程分為三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二日行政院第二五七二次院會止,;第二階段:民國八十七年四月至民國八十八年六月止。第三階段:自民國八十八年六月至八十九年五月。分析各階段互動雙方博奕關係為何。

根據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結論:

一、水資源局與反水庫團體之行動目標,水資源局之主要目標為興建美濃水庫以解決南部用水問題,而反水庫團體則是撤銷美濃水庫興建計畫,採用替代方案。在本研究所分析之三階段中,雙方各有不同之階段目標。水資源局第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為解決南部缺水的問題,美濃水庫僅為解決方案之一,其他替代方案亦為可選擇之範圍;第二階段則堅持水庫預算通過,及時動工;第三階段則是水庫動工。反水庫團體之行動目標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均為刪除預算,第三階段則因預算已經通過,故修訂目標為停止動工。

二、水資源局與反水庫團體在宣傳與遊說行動上似乎多採行單向傳播(如文宣),或雙向不對稱的方式(如座談會、說明會等),來達成說服對方以接受己方觀點的目標,至於在雙向對稱模式上運用較少,即使有,亦是以「雙向對等溝通」的形式,進行其「不對等」的目的。

三、三階段的博奕分析情形如下:第一階段是零和與非零合的對峙(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二日);第二階段是以對抗為主的零合博奕時期(民國八十七年四月至民國八十八年六月止)。第三階段為僵持博奕時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至八十九年五月)。

四、第一階段是零和與非零合的對峙。在此階段,水資源局從事的是一場非零和的「囚徒困境博奕」,而反水庫團體則是在從事零和的「僵持博奕」。雖然水資源局希望能興建水庫,但基於鎮民反彈強烈,水資源局希望透過「相互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加強與美濃鎮民的溝通,另一方面,尋求立法委員的支持,以片面合作的方式,緩和衝突對立的情緒以及延長時間,尋求最佳的溝通策略及方式,等待解決問題。

五、第二階段是以對抗為主的零合博奕時期。由於行政院長支持水庫之興建,水資源局獲得指示隨即積極參與溝通。然此階段,認為水庫興建是最佳方案,其餘替代方案均不可行,故出現零和狀況。但此階段合作行動仍多,因水資源局須獲得半數鎮民同意,企圖藉由勸導公眾運用「雙邊下注」(hedging)的方式獲得鎮民信賴。但經民意調查顯示,成效不佳,且仍有半數以上鎮民反對。

六、第三階段為僵持博奕時期。此階段雙方互動極少,適逢總統選舉,執政黨為避免客家票源流失,決定暫緩興建水庫,以冷卻議題熱度,且採行「合作」策略,避免激情再次升高。

 

 

 

~~有關論文之全文內容可至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查詢或下載~~

 
 

六堆客家鄉土文化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