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   漬   類  
 
    古時使糧食易於長期保存和攜帶的常用方法是醃漬和曬乾,這兩類食品在客家菜中佔重要的地位。在過去的農業社會裡,一般家庭都很儉樸,吃稀飯時,多半是拿幾樣簡單的醬菜佐餐,如豆腐餘、蘿蔔乾、鹹菜、豆豉酸薑等,在傳統的客家人心中這可是最下飯的菜,許多客家美食中也少不了這些醃製的食品來提味。吃新鮮炒煮的菜固然很好,但在早期沒有冰箱,蔬菜盛產時,能用醃製的方法來保藏食物,週年供給食用,實在是很理想的方式。因其成品具有特殊風味,為大家所愛好,成為農村最普遍的副食品。
    傳統醃漬品是以各種蔬菜為主要原料,經日曬後,加入食鹽、豆麴、醬油等調味料,再經醃漬、發酵、熟成等過程後,呈現一種特殊風味的食品。因此,日光、食鹽和微生物成為醃漬品的法寶。醃製用的容器,在農村通用的有小瓶、廣口缸、酒罈、木桶、玻璃瓶等。醃漬時,容器要刷洗乾淨並充分曬乾。食物用鹽巴揉搓後,保存於容器中,如有鎮石放置上面,將使醃漬更加均勻。食鹽的用量有支配蔬菜熟成的時期和貯藏時間的作用。放鹽的多少,視保存期限的長短而定。調味料的配合比例,可視個人的口味增減。現代的人吃得比較清淡,又有冰箱,馬上要吃的食物,鹽量放經一點,放冰箱保存。在蔬菜盛產的季節,不妨學老祖母親手製作傳統風味的醃漬品,味道將令你難以忘懷。
 
 

 

 

綠酺(豆麴

鹹菜

豆豉酺

醬蘿蔔

豆腐飴

蘿蔔乾

芋荷酸

蘿蔔絲

豬膽肝

破布子

醬筍

蘿蔔苗

鳳梨醬

 

六堆客家鄉土文化資訊網